蒋涵,晋中信息学院远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2025届学生,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23期学员,现就职于华为终端业务部北京代表办事处,担任内容运营岗。

坐在华为敞亮的办公区内,回望在信院的四年时光,仿佛一场以自己为主角的“升级之旅”。从动物医学专业到高科技企业的内容运营,学校的“特色教育”体系,如同为我量身定制的“任务中心”,一步步打磨能力、点亮技能,最终铺就这条通往理想的道路。
起点:远景全球视野,炼就“敢展示”的自信
远景学院全英文教学环境,为我推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。在“联合国高层次人才培养”全英项目中,为准备线上发言,我曾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至深夜。后续赴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全英交流,让我结识了优秀的伙伴,也看清了自己渴望成为的模样——自信的种子,在那时悄然生根。这段跨越语言障碍、清晰表达观点的训练,成为我后续在国际化环境中从容应对的宝贵财富。在网易元气事业部实习期间,面对国际用户设计UGC招募策略时,我已能自信地进行全英文沟通。
在德国Macromedia University交流期间,因曾在三亚巡演音乐剧的经历,我获得了一次偶然的登台机会,并赢得了校方与伙伴的认可。这一切让我深信,学校所提供的国际舞台,真正锤炼了我“敢想、敢说、敢展示,更能勇于做好”的素质。而这,正是融入华为这样全球化企业的基本素养。
淬炼:科幻与舞台,塑造结构化思维与创造力
你或许想象不到,在太行科幻学院的经历,对我如今的运营工作影响有多深远。作为科幻协会副社长与编辑,我审核了近数百篇稿件,并以科幻迷的身份参与成都世界科幻大会,与优秀作家同台发表个人作品《沉浮》。这段经历极大地培养了我的逻辑构建与创新视角。科幻要求人在虚构中构建自洽的世界,并预判多种可能性——这让我在做竞品分析、制定内容策略时,自然而然地善于解构底层逻辑、推演趋势变化。大二暑假,我在上海获得第一份实习机会。那时对“运营”尚且陌生,但我凭借快速学习与适应能力,在两周内从0到1助力公司实现多平台爆款打造,标签增长超200万,UGC产出提升80%。这背后,离不开科幻对“人性”的洞察与在特色教育中持续锻炼的深度思考。

更难能可贵的是,学校支持我在大三赴三亚参与音乐剧演出。感谢小毓老师的引导,让我明白坚守所热爱的意义;感谢涛哥的耐心指点,让我理解成长需静待花开。舞台让我感知台词的张力,每一次登场都让自信茁壮成长。这份通过声音、思考和创作传递情绪的能力,也直接迁移至后续的实习中。在喜马拉雅负责商业化创作者运营时,我格外注重设计“高光时刻”以留住听众,在Push策略与站内外传播中,能迅速借新技术捕捉用户情绪、调动社群参与感。
实战:双体学院,锤炼执行力与数据思维
在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担任总经理的经历,是补齐能力拼图的关键一段。我策划、组织并落地了20余场大型活动。曾在15天极限时间内,完成从4个部门需求对接到140人大型酒会的全流程协调。从创意萌芽到最终执行,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项目管理课。在此过程中,大爷和强哥教我最重要的,是“做事有章法,眼光要长远,理清每件事的核心关键”。资源有限之下,如何高效协同、撬动多方力量,是真正的能力体现。这段“操盘”经验,让我在之后的实习中游刃有余,无论是协调“寻美黄浦”40多个部门,还是在网易带领千人团队完成推广落地;不论是在两天内快速熟悉去哪儿网业务并推进优化,还是在喜马拉雅重构直播SOP、复用资源提升能效。
技术层面,在琦姐系统性的指导下,我掌握了Java及MySQL数据分析方法论。在喜马拉雅实习期间,我坚持数据驱动决策,监测专辑点击、分析用户留存、优化推送策略,最终实现点击率提升60%,DAU3留存率达到70%。这一切并非偶然,而是运用数据工具验证设想、引导决策的能力体现。学校所提供的“科幻创作+数据科学”这一跨界组合,反成为我在内容运营和商业分析中最独特的竞争优势。无论多复杂的项目,我都能迅速理清脉络、推动进展。华为快节奏、高复杂度的环境,正是双体那段“真刀真枪”的训练,让我能无缝适应。
连接:特色教育的“组合拳”
回望来路,没有一段经历是孤立的。远景的国际视野让我敢于展示拥抱挑战,音乐剧的舞台让我自信从容,双体的实战锤炼出我的执行力,科幻与数据分析则赋予我结构化的思维和工具。晋中信息学院的特色教育,如同一座资源充沛的“成长实验室”,让我能自由探索、跨界融合,将不同领域所学像乐高一般组合起来,解决现实课题。
站在华为,迈向更广阔的舞台
通过校招加入华为终端,担任小红书运营专员,对我而言这是一个世界级科技企业所提供的珍贵成长平台。在这里,我接受涵盖企业文化、产品知识、零售流程及系统操作的全方位培训,迅速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。与不同背景的人协作——从店长、店员到经销商老板,每一项沟通都是极佳的锻炼。更幸运的是,我从起点就接触到行业顶尖的零售理念、运营标准与大型市场活动,这份视野与格局,远超许多同龄人早期所能触及的高度。

这份工作既需中台策略谋划,也需深入一线推动落地,是典型的“前后端联动”岗位。它不仅要求宏观的视野,更考验沟通、推动与执行能力。得益于在双体担任总经理时积累的实战基础,我得以迅速适应角色。频繁的巡店调研、周末促销支持,虽充满挑战,却让我扎实成长,所背负的销售与体验指标,更成为我不断优化方法、提升抗压能力的动力。我坚信,这段经历将在职业初期极大地锤炼我的综合素养,为未来无论深耕华为,或是迈向更广阔的零售、营销与互联网领域,奠定坚实基础。
我也更加确信,只要保持学习的心态、做好吃苦的准备、主动迎接挑战,我的成长速度,定将超越期待。
从太行山下的课堂,到北京华为的工位,这条路,由母校搭建的平台与机会铺就而成。我带着在这里锤炼出的能力“装备库”,满怀信心,开启在华为的新篇章。这并非终点,而是更高Level的起点——我的“爽文”剧情,正在持续更新。